我系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2006年3月27日下午,哲学与社会学系全体人员,在10号楼系会议室,通过五个教研室分组讨论,全体教师达成如下共识:
一、关于教育观念
1、面对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呼唤健全完善的大学观念尤为迫切。其中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契入是英才教育的关键。而新教育精神的倡导与塑造不仅是对大学真正生命与活力的激发,更是对人之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也是知识精英的荟萃之地。在市场经济甚嚣尘上,教育也危险的被当成产业来经营的今天,大学教育观念的倡导与树立是极其关键的。毕竟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大学对青年的塑造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的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特定技能,而且要唤起青年人对造求知识与真理的无限兴趣,并赐予他们对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大学的理想和观念对青年人的成长起着很强烈的示范作用,它能佑导大学生如何求真求善求美。当然智力上的丰富还仅是表象,更关键的是在心灵上的成熟,包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能够体悟学习的真谛何为,能够找出日常生活的正确指向,能够感受到来自灵魂的每一次颤抖,并真正景仰超越性的人生风范。
2、大力普及新教育观念。尽管现实的大学存有令人遗憾的功利气息,也留有技术主义教育取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危险,但是一所好大学应该有另一种气氛;它告诉我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讲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合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在人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观念融汇为一体的人才会产造这种感情。这就是我们期待并赞许新的教育观念,并渴望着它早日在我们的大学里得到景仰与普及。
3、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要克服教育观念上的一些误区。首先是要克服人才观的误区。有的人混淆了人才与天才的不同,认为天才才是人才。我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机构,不管科技水平发展有多高,社会还是要有大部分的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已经不是以前的劳动者,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工人、农民总是要存在的,我们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里面也讲到,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各种管理人才。我们要知道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完全靠学校,学校只是成才的基础,很多人是在走出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碰到机遇而成才的。今后的社会里,人的一生要换很多次职业,机遇也就多,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多的机遇,很多的条件,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的改革。
二、关于教育评价标准
1、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看做是教什么的,而应该“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式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是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都应以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根系所在,都应以致力于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和它完善为其根本性的内涵。舍此,教育就不称其为教育。“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这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没有一条是要求让学生掌握某类知识且达到何种水平的。现在,有的学校和教师在强调学生应学好知识,考出好成绩。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它反映了以社会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是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漠视,是对学生需要和尊严的漠视。学生在某一方面学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这是不公平的。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去主动发展,去自由发展。教师不能强求学生必须学什么,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表达的机会、组织管理的机会等。让学生的自主心、自信心得到培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事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赞扬学生,也是一种评价。教师批评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鼓励、赞扬学生,也是一种评价。批评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的评价;鼓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评价。哪种评价效果好,不言而喻。如何让有着各种性情和不同爱好的孩子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都是挑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人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老师的批语与呵斥或是老师的鼓励与赞扬的话语。这说明,学生对老师如何评价,自己是非常看重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是天才,他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天才。让学生成为将来有用之才,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故教师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让我们思考未来,行动起来,着眼于未来,积极适应新形势,开创教育新局面。
3、学校应该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因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在该领域工作的专业化的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首先应该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合格的“社会的人”和公民,一个能突破专业职业限制的自由人。我看过一个资料,说的是21世纪可能出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培养模式,其中,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自主扩展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一模式吸收了近年来高教学术界的思想,概括全面而简洁,但其内涵有待深化,且有些方面也不能遗漏,如素质一项中“身体素质”是不可或缺的。
4、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主建构。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学生需要的是创造和自主,自由和尊严,希望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获得发展,受到重视,被人肯定,得到友谊和信任。教师应该大胆相信学生,让他们参与校级管理、班级管理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每天不是被动地等老师去上课,而是以主人的角度请老师去上课。我想,如果教师真把学生当主人看,学生把自己当主人看,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关于教育创新
1、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先导,它是时代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导向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二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局限;三是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和抑制。因此,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主要战略是实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又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大学教育实现教育观念创新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加强战略研究,实现价值现和发展观的创新;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创新;3.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管理观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尊重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2、教育观念要创新,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溶进课堂。坚持教书育人,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实现德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树立教学的效益观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式,就必须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和师生观。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育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结合课程特点,在启发式教学的总原则下,推用较好教学方法。如,探索式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方法。
3、教育观念要创新,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理论性,课堂上的讲授是有限的,课程建设要求要把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实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学生需要的资料散见于图书馆,而图书馆受馆藏数量和借阅制度等限制,学生自己能查阅到的资料很有限,尤其富有感染力的音像资料,基本上看不到。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课外的学习空间,要尝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供学生学习的第二平台,制作优质课件和网络课程,搜集大量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汇集参考书、专题辅导、视频、音频、图片、试题),制作的网络课程可分专题设置;制作的多媒体系统则按章节设置,资料相对集中,很方便学生学习。可挂在校园网上发布,以有效地解决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不足问题,也可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教案、试题,是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制作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幻灯、试题库四大模块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集看、听、说、练、写、测试等功能于一体。
4、教育观念要创新,还要克服一些狭隘的的思想。教育观念要创新,还要克服狭隘的只重知识、不重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素质可以分成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我想这四个“学会”也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如果四个“学会”都达到了,人的素质也就提高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的素质,我觉得人的素质要能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第一,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环境。我们也就是最近这十几年才考虑到了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所以说我们的素质要提高,首先就要正确对待自然,了解自然环境对我们人类的关系。第二,正确对待社会,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对社会有一个责任感。第三,正确对待他人,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尊重别人的意见,能和别人相处。第四,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教育观念要创新,还要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这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总是只把结论告诉学生,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重视过程。过去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程度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还是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老师有一桶水够不够?学生都在信息海洋里面“游泳”,我们教师要跟着学生一起“游泳”才行。很多的观念都是要转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21世纪,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更高。学习、学习、再学习,已成为许多人应对挑战的一种选择。我觉得,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东西如何运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思考。面对新的要求,我们要及时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善于反思批评自我,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此,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对象,树立人才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以为他人服务为根本的,教师也一样。我们应树立服务意识,且应更周到、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正确认识学生所需要的服务,并服务好学生,让他们满意,让家长、社会满意,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业之道。第三次全教会上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一段话,其核心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想,这就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